许世友问耿飚:若授衔你是啥军衔?耿:别人不敢说,肯定在你前面
将军许世友向耿飚提出要比试武艺,但耿飚直接拒绝了他,说:“不用麻烦了,你不是我的对手。”
许世友8岁那年就进了少林寺的大门,跟师父一学就是8年武艺,因此大家都叫他“许和尚”。这8年里,他练出了一身过硬的腿功。
耿飚的老爸是湖南那边很有名望的高手,当年慈禧太后还特意请他到宫里,赏了他一对虎头双钩,所以大家都叫他“双钩大侠”。
“虎父无犬子”,耿飚受他老爸的影响,也练得一手超厉害的拳法。
老话说得好,“南边擅拳,北边善腿”。像许世友、耿飚这些人,以前可都是练家子,在武艺这块儿,两人心里估计都憋着劲儿,谁也不认为对方比自己强。
要说许世友和耿飚的武术水平,谁更厉害点呢?
耿飚为啥觉得,要是自己也去评衔,那位置铁定会在许世友之前呢?
【一抵十五,擒老虎、捉豹子,耿飚到底有多猛?】
1934年11月,长征的大幕刚刚拉开,蒋介石就在湘江设下了重重埋伏,打算一举消灭红军,来个“一劳永逸”。
杨成武,那时候是红军的前卫团长,他回忆说:“敌人就像被狂风吹倒的高粱一样,一个接一个地倒下。我们刚击退一波,另一波又立马冲上来,再击退,还有更多的冲上来。从远远地开枪,到离得近了打,再到最后用刺刀拼,尘土满天飞,刀光晃得人眼晕,喊杀声大得能震天动地。”
耿飚团长简直就是个拼命三郎,他抄起钢刀就往前冲,一顿猛砍。那刀都不知道换了多少把,因为他砍得太狠了。他身上溅满了敌人的血,那血腥味浓得让他直想吐。
耿飚带着前卫团,就用他们一个团的兵力,愣是把国民党那15个团给拦住了。
从那以后,耿飚就有了个外号,叫“厉害张飞”,这个名号很快就传遍了。
过草地那会儿,红军的骡子不见了,没办法,只能随便找了几匹还没被人驯服的野马来骑。
这些野马脾气火爆得很,普通人根本不敢往它们身边凑。
耿飚身手不凡,几步就跃上了马背,但多次被烈马猛地甩在地上。他不服输,一把揪住马尾巴,使劲一跃,终于稳稳骑在了马背上,成功驯服了这些野马。
耿飚打仗冲锋在前,是个厉害角色,就连制服猛兽对他来说也不在话下。
在延安那会儿,耿飚跑到陕北的荒地上去开地,结果他抓到了4只大老虎、8只豹子,还有好几百只狼和狐狸,野兔更是抓了一大堆,数不清,估计得好几千只。
耿飚特意挑了一只老虎,送到中央去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瞧瞧。
耿飚喜欢打猎,他老会随身带着一条狼犬。
在打仗那会儿的解放战争时期,有个蒙古族的贵族大佬看上了耿飚养的那条狼狗。
为了团结大局,耿飚不得不做出牺牲,放弃了心爱之物。
最后,那位王爷干脆领着耿飚,把国民党偷偷藏着的三个电台给找了出来。
一条凶猛的狼狗,直接把国民党军的通信线路给咬断了,这买卖做得太划算了。
【将领比武,耿飚凭什么笃定比许世友军衔高?】
耿飚的大名响彻四方,许世友也是早有耳闻,心里一直琢磨着想见识见识他的真本事。
许世友小时候特别厉害,8岁那年就进了嵩山少林寺。他在那里学了很多功夫,什么武器都会用,而且身体特别灵活,爬墙上房都不在话下。
他性格刚强正直,当年选择去当兵,是因为不小心把地主恶霸和他的手下给打死了,他勇猛无比,一个人能顶上一万个人。
1935年的时候,耿飚进了红军大学开始上学。后来,为了让队伍里更团结,上面就把他安排到了红四方面军去。
这样一来,我们就跟许世友并肩作战,成了同一条战线上的伙伴。
许世友自个儿去找耿飚,说想和他过上几招,比试比试。
练武的人通常都带着点自信,耿飚直接回答说:“你赢不了我。”
许世友一听这话,心里立马就不高兴了,他立马拉开架势,要和耿飚较量一番。
刚好那会儿有个急会得开,耿飚就说:“咱们挑个空儿,以后找机会再比。”
许世友爽快地答应了,但耿飚回去后左思右想,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。
两个人要是比起来武,不管最后谁厉害些,都会对大家伙儿的团结有影响,输掉的那个人心情肯定会很差,士气也会下降。
耿飚琢磨了好一阵子,决定去找许世友聊聊:“咱俩的路数不太一样,动手打的话,说不定都打不到一块去。要不这样,咱俩各自比划比划拳脚,先看看情况再说。”
许世友突然明白了什么,接着就开始练起了一套少林武术动作。
许世友演得特别带劲,耿飚在一旁看得也是激动万分,不停地拍手大声称赞,连连叫好。
随后,耿飚展示了他的拿手好戏——一套行云流水的拳术。
从那以后,许世友和耿飚这两位当过武林高手的将军,就成了特别合得来、啥都能聊的好朋友。
每次碰头,肯定得逗逗乐子。
1955年的时候,许世友被戴上了上将军的头衔。没多久,他碰见了耿飚,就逗趣地问:“要是你也去领个头衔,你觉得自己能领个啥级别的?”
耿飚乐呵呵地道:“别的我不敢打包票,但我肯定是走在你前头的。”
说实话,耿飚那会儿开的那个玩笑,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。
毛主席有这样的话:“评定军衔,这可是项大任务,同时也是个棘手活儿。”
咱们军队啊,一直以来都是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的。以前呢,有三支大军,而这每一支大军又都是由好多不同地方的部队组合在一块儿的。
1955年的时候,进行了授衔仪式,一共有10个人被封为了元帅,大将也是10个,上将数量是55个,中将有175个,少将那就更多了,有800多个。
在授衔之前,组织上会综合考虑好多东西,比如各时期的“平衡”情况、现在的职务、个人的资历,还有工作成绩等等,这些都会仔细斟酌。
考虑到多方面因素,许世友最终得到了上将军衔,并且在所有上将中位列第六。
总的来说,要是耿飚也加入了授衔,那他很有可能会比许世友的位置更靠前一些。
在红军那时候,耿飚当过红1军团第2师4团的领头人,参与了好几次中央苏区的打“围剿”战斗。
长征启程时,耿飚担任了前卫团团长的重任,他就像是红军队伍的“先锋官”,走在最前头。
湘江战役里,耿飚英勇无比,根本不怕死,硬是把国民党15个团的兵力给拦住了,给中央纵队赢得了过河的时间。
之后,耿飚继续投身战斗,参与了多次关键战役,像四渡赤水这样的大战他也没落下。
许世友不光参加了黄麻起义,还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打过不少反“围剿”的仗,走过长征路,后来更是一路干到了军长的位置。
但要是说起那场战役里谁的作用大、影响深,耿飚在那阵子可是表现得相当亮眼。
打仗那会儿,耿飚在八路军第129师的385旅里,干过参谋长的活儿,他被派到陇东那边,主要负责看守陕甘宁边区。后来,他还参加了攻打并收回张家口的战斗。
许世友在胶东军区挑起司令的大梁,带着胶东的军人和老百姓一起打起了游击战。
他们俩的贡献都差不多,但从打仗的策略上来说,耿飚打的那些仗对整个局势的影响更大一些。
到了打解放战那会儿,耿飚一路干到了兵团副司令,还兼着参谋长,许世友呢,他是整个兵团的司令。
说到打仗的贡献,耿飚可是参加了正太、清风店、石家庄这些大战役,给华北的解放立下了大功。
许世友参与了孟良崮、济南和淮海这几场大战,而且在里面都担任了很重要的指挥官角色。
说白了,他俩在解放战争里都是出了大力气的,不过要是细算打的仗有多大,还有对整个战事的影响,那许世友打的那些仗,影响可真是更长久些。
要是单从打仗这方面来说,他们俩都挺有本事,各有各的强项。
考虑到授衔时的各种情况,耿飚其实挺占上风的。
因此,耿飚说,要是论起授衔这事儿,他排在许世友前面,其实也挺有道理的。
【战功赫赫的老红军,为何没有军衔?】
瑞典的军方领导问咱们中国的大使,以前带过多少手下。结果一听,数量竟然比他们全国军队的人还要多。
1950年的时候,耿飚正担任着第19兵团的副司令,他突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:得马上动身去北京,去向周总理报到。
其实,周总理是吩咐他换下军装,去搞外交工作了。
那时候,新中国刚刚诞生,外面的局势乱得很,而且特别缺外交方面的高手。
接着,周总理仔细选了16位高级军官,让他们去搞外交。
为啥会挑中耿飚呢?还不是因为他既勇敢又聪明。他带兵打仗那是战无不胜,而且啊,不论是处理人情世故还是思考问题,他都特别在行。
耿飚外交之路的首站是前往瑞典,他不仅担任了中国在瑞典的大使,还负责中国与丹麦、芬兰、挪威这些北欧国家的外交事务,当上了公使。
1950年,新中国头一回过国庆节,耿飚就瞅准了这个时机,把五百多名瑞典的有头有脸的人物请到了大使馆。大家聚在一起,他就给这些人好好讲讲新中国的那些事儿。
大家听完讲述,心里都充满了敬意,纷纷热情地说:“中国真是个了不起的国家,您身为来自这个伟大国家的大使,真让人佩服。”
耿飚非常谦虚地说:“我自己可不敢称伟大,跟国家和人民比起来,我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!不过,我特别希望能成为一座桥梁,让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,互通有无。”
有个将领对耿飚挺好奇,就开口问:“我听说您以前领兵打仗,也是个将军,想问问您,以前手下管过多少兵马呢?”
耿飚琢磨了一下,然后说:“要说人数最多的时候,那得是解放军第19兵团那会儿了。兵团手底下管着三个军,每个军都有个四五万人,加起来得有十几万人呢。”
瑞典那位将军原本正端着香槟,见状立马把酒杯放了下来,然后“咔嚓”一声,给耿飚敬了个超正的军礼。他满脸感慨地说:“您手底下带过的兵,数量上都能超过我们整个瑞典的军队了。”
之后,耿飚还担任过巴基斯坦的大使、外交部二把手、缅甸的大使以及阿尔巴尼亚的大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,为咱们国家的外交工作立下了大功。
耿飚在1950年那会儿就告别了军队,因此他没能拿到军衔。
像毛主席、周总理、陈云、李先念这些新中国的创建者们,他们都没有被授予军衔。
当然啦,啥事儿都有那么几个特殊的情况。
1955年的那次大规模授衔,情况也是差不多。
当时,阎红彦担任着四川省副省长,同时还是重庆的第一书记和西南局书记,毛主席给了他上将军衔的荣誉。
其实,在授衔仪式还没开始的时候,毛主席拿起名单仔细瞧了瞧,结果惊奇地发现,里面竟然连一个来自陕北红军的上将都没有。
毛主席讲:“这次要评上将,陕北红军那边必须得有个人选,我觉得阎红彦就很合适,他能代表陕北红军。”
戎飚一辈子都在战场上度过,他并没有参与军衔评定,也没被列入80年代末首次选出的36位“军事大家”名单里。
不过后来,总共有25位将军在去世后的讣告里,都被称为“军事家”,耿飚也是其中一个。而且,他还是那三位没有军衔的军事家当中的一位。
袁南生讲述耿飚将军的外交故事[文章节选]耿飚将军的外交经历相当精彩,这在袁南生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。文章发表于《炎黄春秋》2020年第11期,篇幅位于70到73页之间。袁南生详细描绘了耿飚在外交舞台上的传奇事迹。这位将军不仅武艺高强,而且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胆略。他的外交手腕灵活多变,应对各种复杂局面都得心应手,赢得了国内外众多人士的赞誉。文章中,耿飚将军的外交故事被娓娓道来,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的机智和果敢。无论是面对友好的国家还是敌对的势力,他都能以从容不迫的态度,巧妙化解各种难题,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。总的来说,袁南生通过这篇文章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、生动的耿飚将军。他的外交传奇不仅令人赞叹,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
